欢迎   登入 | 注册    
天下家谱网
          创建属于自己的万世家谱/族谱/宗谱,辨析族群,世代传承!

 

 当前位置: 家谱公告  
     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精神家园
 2016-7-25 0:00:00
神农炎帝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,山西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。据专家学者考证,高平神农炎帝历史遗存最为密集,碑记石刻最为翔实,民间祭祀活动源远流长,历朝历代史书记载炎帝在高平活动的文字十分丰富,历史文脉根源清晰可见。高平现存有炎帝陵、炎帝行宫、炎帝寝宫、炎帝中庙、炎帝高庙等庙宇院落35处。羊头山上有保存完好的神农城、神农井、神农泉、五谷畦、耒耜洞等历史遗存。境内有关记载炎帝活动的石碑石刻有110多通,其中北齐天保二年的五佛碑、唐天授二年的清化寺碑、唐天佑七年墓志铭、明万历三十九年的炎帝陵碑4块碑刻在全国独一无二。高平还流传着很多炎帝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,留下的神农炎帝生产、生活的历史印记,渗透到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近年来,随着海峡两岸对神农炎帝农耕文化的挖掘、整理和研究,高平作为炎帝故里,日渐被海峡两岸炎黄信众认同和尊崇。
大阳古镇
大阳镇位于晋城市泽州县西北二十公里处,古称阳阿,“大阳”村名,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宋朝。由于明、清时期冶炼发达,尤其是手工制针业进入鼎盛,被誉为“九州针都”。大阳古镇现有国保文物单位1处,市保17处,县保5处,省级非遗6项、县级非遗4项。2008年12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国家文物局授予“中国历史文化名镇”,2011年11月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大阳古镇拥有明清古建筑群,被专家誉为“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”。
近年来,大阳镇围绕“中国历史文化名镇”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两个“国字”招牌,积极申报了7个传统村落,先后投资了3000余万元完成了古镇36个景点建设,逐步形成了“一塔两街四庙八院十六巷二十阁”的旅游框架。2015年,与北京立根集团和北大博雅集团成功签约5亿元项目合作协议,成立了山西大阳古镇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。今年3月通过了《大阳古镇旅游开发规划》专家评审会,着力将大阳古镇打造成为“中国活态古镇旅游目的地”。
目前,北京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对大阳古镇进行了为期15年的旅游规划。近期(2016年-2020年)为基础建设期,重点打造大阳古镇的核心品牌,建成国家4A级景区,形成古镇观光产业、农业旅游、乡村度假为体系的古镇保护传承示范区。中期(2021年-2025年)为重点发展期,在古镇观光的基础上,充分发掘山西传统手工艺,融合文化创意产业,建设民俗文化园。远期(2026年-2030年)为全面完善期,完善产业和餐饮、住宿、交通、景观等配套设施,以休闲化为取向,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和旅游目的的精品化。
司徒古镇
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司徒村地处城乡结合部,结合城中村改造,通过土地流转、村民入股,建成集农业体验、特色餐饮、民俗文化于一体的“司徒小镇”。5月15日,省委书记王儒林观看了市民租地自种的蔬菜大棚、古色古香的明清一条街、特色餐厅、农家乐、农博馆后指出,司徒村通过改变环境发展现代都市农业、文化旅游,把原来的煤场、垃圾场变成优美的景区,还带动周边群众就业,有创新、有特色。要深入总结、探索城乡结合部发展文化旅游、第三产业的路子,在改善生态、发展产业中带动群众增收。
王莽岭 提档升级展新姿
王莽岭风景区,位于陵川县古郊乡境内,因西汉王莽赶刘秀到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。景区总面积150多平方公里,最高海拔1700余米,最低处跌入河南省辉县市境内仅300米左右,是南太行的最高峰,风光秀丽,景色怡人。这里的云海、日出、奇峰、松涛、挂壁公路、红岩大峡谷、立体瀑布,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,素有“清凉圣境”“避暑天堂”“世外桃源”“太行至尊”之美誉。王莽岭风景旅游区是国家地质公园、国家4A级景区、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、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精品红色旅游示范点。当代诗坛领袖李锐畅游景区后称赞道:“不登王莽岭,岂识太行山。天下奇峰聚,何须五岳攀。”
今年5月开始,王莽岭景区针对规划建设滞后、生态遭受破坏、旅游环境杂乱、管理服务欠缺等问题,从科学编制规划设计、加大资源保护力度、严格环境卫生整治、突出旅游市场整治、强化旅游安全整治、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等6个方面着手,按照“自查自纠、分类整治、分级负责、分项实施”的整改整治措施,开展实施了“千人百日攻坚战”,确保在国庆节前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游客。
沁河古堡群打造汉民族“乡愁记忆”文化保护示范区
在晋城市域的沁河两岸,耸立着一座座古堡民居建筑,气势恢宏,雄伟壮阔,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沧桑,仍巍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,承载着深邃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传奇,成为一道贯穿古今、雄奇壮美的风景,被称为沁河古堡群。
它地跨沁水、阳城、泽州三县,建在不足20公里长的沁河岸边,最多时54座,现保存完好的尚有10余座。大多依山而建,形制独特,功能齐备,展现了明清之际官宦豪宅和古城堡的建筑特色。其文化特点鲜明,利用前景广阔,具有难以估量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,是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和战略品牌。有关专家概括其“崇楼高耸、雉堞林立、中西合璧、结构精巧、固若金汤”,堪称“中国北方第一古堡群”。皇城相府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。
《晋城市沁河古堡群保护开发利用规划(2015—2030)》对沁河古堡群予以高度认同:宦海游历的广阔视野,煤铁河运的经济优势,军事战略的防御意识,血缘家族的凝聚精神,共同促使这里形成明清时期北方最大的古城堡群。专家认定:沁河古堡群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真正代表,是汉民族忧患意识的结晶,具有深厚的汉民族文化底蕴和精神特质。与福建土楼群、开平碉楼群分属客家文化、华侨文化的载体相比,沁河古堡群承载着“汉民族乡愁记忆”。
这便是沁河古堡群整体保护开发利用的统筹纲领。未来15年内,晋城市将加大沁河流域古堡、古村落保护开发力度,建设汉民族“乡愁记忆”文化保护示范区。
( 来源:山西新闻网-山西日报)
   2/4238  
 
     

  文字内容版权所有:2012-2016,天下家谱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 
  服务条款 | 隐私声明 | Copyright © 2016 Eastom Tech, All rights reserved